科技巨头都在量化你呢?

 量化     |      2025-11-12 02:32

  OpenAI最近搞了个大新闻,这帮搞人工智能的家伙突然对医疗健康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个消息时,第一反应是:这帮技术疯子又要颠覆什么了?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我们这些在股市里摸爬滚打的散户应该关注的吗?

  你看啊,OpenAI可不是心血来潮。他们6月份就挖来了Doximity的联合创始人Nate Gross负责医疗战略,8月又请了Instagram的前高管Ashley Alexander来管健康产品。这种人事布局,明摆着是要动真格的。更让我在意的是那个数据——ChatGPT每周有8亿活跃用户,其中不少人都在问医学问题。这说明什么?说明用户行为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说到转变,让我想起今年这波牛市。指数涨了20%,听起来很美是不是?但你知道有多少个股跑赢了大盘吗?不到四成!也就是说,超过60%的投资者在这波行情里都是陪太子读书。

  这让我想起大学时金融学教授说过的一句话:市场好的时候你都赚不到钱,凭什么指望市场差的时候你能独善其身?现在想想线年这波行情,个股涨幅中位数16%,看起来还行是吧?但你要知道,一旦行情转入震荡,这些微薄的利润分分钟就会化为乌有。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牛市里赚个10%-20%就沾沾自喜,结果一个回调不仅利润全无,还倒贴本金。这就是典型的赚时像蜗牛,亏时像雪崩。所以我的观点很明确:在牛市里,少赚就是输!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在牛市里多赚钱?我的答案可能要让那些整天研究K线图的朋友失望了——做你看得懂的机会。

  什么叫看得懂?对散户来说,绝对不是去和专业机构比拼什么产业分析、宏观预测。这就好比让一个业余足球爱好者去和职业球员比脚法,纯属自取其辱。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走势背后真实的交易行为。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我十年前在复旦读书时的一个发现。当时我在做量化交易系统的毕业论文研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散户判断高低点的方式简直原始得令人发指——全凭感觉!我觉得涨多了我觉得跌够了,这种主观臆断跟掷骰子有什么区别?

  就拿「凌云光」这只股票来说,60天翻倍,听起来很诱人对吧?但你知道持有它有多煎熬吗?每次创新高后就调整,如果你只看走势图,八成会被洗出去。但如果你能看到机构资金的真实动向呢?

  这是我用了十多年的量化系统提供的数据。橙色柱子代表机构资金的活跃程度。看清楚了吗?虽然股价在调整,但机构参与度一直很高。这种情况下,调整反而是机会而不是风险。

  说到风险,「三六五网」就是个反面教材。2025年它一路下跌,每次你以为到底了,它就给你来个地下室,地下室下面还有地狱。最坑人的是每次低点后都有个小反弹,引诱抄底者上钩。

  这种股票就像个无底洞,专治各种不服。但如果你有量化数据这个照妖镜,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看清楚了吗?除了最初那波反弹有机构参与外,后面的反弹全是空气弹。没有机构资金参与的反弹就像没有发动机的汽车——看起来是车,实际上推都推不动。

  回到开头的OpenAI新闻。为什么我要说这个?因为OpenAI进军医疗健康领域的逻辑和我们做投资其实异曲同工。

  你看啊,医疗健康领域最大的痛点是什么?数据分散、隐私保护难。这不就像我们股市里的信息不对称吗?OpenAI想用AI技术解决这个问题,而我们散户要用量化数据来解决信息不对称。

  Menlo Ventures合伙人Greg Yap说得好:过去人们用谷歌搜索健康问题,现在转向大模型。同样道理,过去散户靠感觉、听消息炒股,现在该转向量化数据了。

  国内医疗AI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64亿增长到2033年的2244亿,43.1%的年复合增长率。这说明什么?说明数据驱动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投资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

  首先,别再沉迷于那些花里胡哨的技术分析了。我见过太多人把K线图当藏宝图研究,结果赔得底朝天。这就好比用罗盘找WIFI信号——工具都用错了!

  其次,关注你能看懂的东西。对散户来说,最该关注的就是资金动向。就像OpenAI关注用户真实的健康咨询需求一样,我们要关注市场真实的资金流向。

  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量化工具。不一定要多高端,但一定要能帮你看到那些肉眼看不见的交易真相。记住,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过滤噪音比收集信息更重要。

  说到OpenAI,他们进军医疗健康领域可能会遇到很多挑战,就像谷歌、亚马逊曾经那样。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他们一定会依赖数据驱动决策。这不正是我们散户最该学习的地方吗?

  在这个机构主导的市场里,量化数据就是我们最好的护城河。它可能不会让你一夜暴富,但一定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毕竟,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

  声明:本文所有数据和信息均来自网络公开资料,仅供交流学之用。如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标的和操作方式,谨防以本人名义进行的非法证券活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