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的盛况,让我想起十年前第一次接触量化交易时的场景。那时我刚从美国留学回来,带着对华尔街量化投资的憧憬,却发现在A股市场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直到遇见那套改变我投资生涯的系统,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做用数据说话。如今看到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的热情,我不禁感慨:市场在变,但资金博弈的本质从未改变。

上个月参加完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后,我翻出了十年前第一次使用量化系统时的笔记。当时记录的第一条心得就是:市场如棋局局新,但人性亘古不变。这次大会传递的信号印证了这一点——中国资本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变革。
证监会副主席李明的发言特别触动我:敢于投、愿意投、放心投这九个字,道出了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态度转变。作为量化投资者,我更关注的是这些表态背后隐含的交易机会。沪港通成交增长288%、GDR融资33.5亿美元这些数据,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聪明钱正在加速流入。
但有趣的是,当我用量化系统分析这些资金的流向时发现,它们并非均匀分布。就像我在笔记里写的:资金如水,总是流向阻力最小的地方。王泊副总提到的三大领域——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恰好是我系统中机构活跃度指标最高的板块。
都说千金难买牛回头,但回头的可能真的不是牛。这些年我用量化系统追踪过上千只个股的走势,发现真正的牛股都有两个共同特征:
第一是必有人抢。好东西都是稀缺的,股票也不例外。记得2019年科创板开市时,我用系统监测到某半导体个股出现罕见的游资抢筹信号。当时股价已经涨了30%,按常理应该回避。但数据显示机构与游资正在激烈博弈,这反而成了最好的入场提示。

第二是必经历洗盘。大资金要拉升股价前一定会清洗浮筹。去年新能源板块调整时,我的系统在某龙头股上连续捕捉到震仓洗盘信号。当时市场一片悲观,但数据显示机构正在借机吸筹。三个月后该股涨幅超过200%。

这两张图是我系统中最常用的两个界面。左边显示的是资金争抢的热度,右边则是洗盘的力度。十年来我发现一个规律:当这两个信号同时出现时,往往意味着大行情即将启动。
说到资金博弈,很多人觉得神秘莫测。其实通过现代量化技术,我们完全可以窥见一斑。游资抢筹在我的系统中被定义为特定条件下的成交量异动和价格弹性组合。这就像给市场装了个心电图仪,能实时监测资金的脉动。
记得2020年医药板块爆发前夕,我的系统在某疫苗概念股上连续三天提示抢筹信号。当时该股正处于调整阶段,传统技术指标都显示弱势。但量化数据告诉我:有资金在悄悄布局。
同样,震仓洗盘也不是什么玄学概念。在我的系统中它被量化为机构持仓变化率与价格波动率的特定组合关系。去年芯片短缺危机时,某半导体设备龙头出现连续7天的震仓信号。当时市场恐慌抛售,但数据显示机构在逆势加仓。
回到这次上交所大会的主题。科技创新领域并购加速带来的DeepSeek时刻这个提法很有意思。DeepSeek在我的理解中就是深度挖掘价值的过程。
这些发现与国际资本的关注点高度吻合。正如邱勇理事长所说,量质双升的市场环境下,跟着聪明钱走或许是最简单的投资策略。
十年量化投资经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是我们的认知方式。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
就像我经常说的: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拥有数据的眼睛比拥有信息的耳朵更重要。
看着上交所大会上各国投资者的热情面孔,我不禁想起十年前那个对着电脑屏幕研究数据的自己。十年间市场风云变幻,但有一点始终未变——真正的好机会永远属于那些能用数据看透本质的人。
正如王泊副总所说:并购市场是价值发掘的新蓝海。而我想补充的是:在这个蓝海中航行时请带上你的数据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