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在第十九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开幕式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与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携手打造港深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此前,双方在深港金融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签署了《关于推进深港黄金领域合作的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
《行动方案》中清晰规划了未来三年的发展路径,并提出六大重点任务,聚焦两地互补优势与政策协同,旨在实现金融科技企业集聚、技术领先、场景丰富、创新活跃的美好愿景。
——引育集聚金融科技主体。争取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发起设立科研中心、测评中心和服务中心等;鼓励香港支付机构在深设立跨境支付技术服务主体;依托出海联盟拓展海外市场,共建“金融科技联合孵化器”等。
——支持开展原创技术研究。鼓励金融与科技企业探索AI大模型等技术的金融应用;共建跨境金融科技实验室与研究机构。
——五篇大文章协同高效发展。支持科技企业借香港18A/18C上市通道、“科企专线”融资,鼓励赴港发行可持续发展离岸人民币债券;以数字化赋能融资全流程,满足小微企业需求。
——加快打造特色应用场景。依托香港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优势,便利居民使用;推动金融/公共/商业信用数据共享,联合开展“数据+金融”合作。
——持续优化创新监管环境。加强深港金融科技跨境创新合作;探索监管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非现场监管流程标准化、数字化,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金融科技行业组织和专业智库高质量发展等。
——创新营造行业发展生态。举办人才活动,集聚优质人才,开展数字金融论坛;完善深港澳合作机制,参与金融科技标准制定。
对此,深圳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时卫干在发布《行动方案》时透露,《行动方案》将重点从携手推动金融科技出海、全面拥抱AI、聚焦跨境支付重点和强化数据赋能等方面发力,期望到2027年,深港两地落地50个以上金融科技创新项目,深圳金融科技中心专项排名稳定在全球前三,初步建成全球一流的金融科技中心。
此前,双方在深港金融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签署的《关于推进深港黄金领域合作的备忘录》,则提出深港将通过两地优势互补,共同构建深度融合的区域黄金生态圈。
《备忘录》中还提出,未来将积极推动黄金仓储与物流网络协同,共建黄金精炼产业协同基地;推动金融科技赋能黄金产业,联合开拓国际黄金市场,建立黄金产业人才联合培训机制等。
此举不仅响应了此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5施政报告》中关于推动区域黄金储备枢纽的设想,也结合了深圳拥有全国60%的金锭加工业务量等坚实的黄金产业基础,是推动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的实质性一步。
近年来,深港金融合作不断深化主要得益于高效的协调机制。记者了解到,自2024年6月深港金融合作委员会成立以来,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深化:“深港通”累计交易额达125万亿元;“跨境理财通”2.0版本实施以来,深圳侧业务占大湾区近五成;QFLP、QDIE等“私募通”规模稳步增长;此外,在跨境账户、融资便利以及金融科技企业双向布局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上述种种均为此次两大文件的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行动方案》与《备忘录》的发布,是深港两地立足国家战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通过金融科技与黄金产业的双轮驱动,深港正朝着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合作新高地迈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